故乡的小河,静静地流淌在我芬芳的记忆中,如同游子思乡的一团麻绳,缠绕在故乡赤热的胸膛上,时时萦绕我的魂梦里。掬一口清亮的河水,如母亲甘甜的乳汁,暖暖的,缓缓地浸入我的血脉里,滋养着我曾经弱小的躯体。
故乡的小河,是尉扶河的一条小支流,位于村庄的南边,紧挨着村口。小河如同一条白练,由村西蜿蜒流过村东,一年四季里河水不断。清澈的河水,唱着一路的欢歌流向远方,滋润着故乡的黄土地,滋养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父老乡亲。这条小河,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暴涨过,像一头温顺的小绵羊一样。每年的旱季里,乡亲们还能用河水浇灌干涸的黄土地,为乡亲们亲手种植的农作物获得大丰收,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和保障,使乡亲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小河的两岸,栽种着不少的柳树。冬去春来,温暖的春风把沉睡中的柳树唤醒,柳树的枝条上,早早地熏染了翠绿的色彩,映入人们的视野里。柳树的根系很发达,根系紧紧地固守着河岸的泥土,日夜守护和保佑着村庄的平安。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像小猴子一样,爬到柳树上去,采摘一些细柳枝,用手轻轻地在柔嫩的柳枝上一拧,小心地抽出里面的枝干,做成柳笛来吹。我们常常比赛看谁的柳笛吹起来清脆动听。记忆里,那悠扬的柳笛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我们朗朗的笑声,随风而逝,飘散在旖旎的春光里。依依的柳笛声,吹走了我曾经快乐的童年,又像吹奏着一首思乡的恋曲,吹痛了游子思乡的情怀。在外的游子离家真的太久了,依依的柳笛声,又像母亲亲切的呼唤,勾起了游子回家的念想。
记得每年春末的时候,小河的两岸便呈现一片葱绿,满眼的生机盎然。青青的草丛里,生长着阔叶草,蒲公英,牵牛花,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花草草。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我记忆很深的就是拔茅草穗和吃茅草根了。每当放学的时候,我们总会结伴跑到河岸边,一头埋进拥挤的草丛中,寻觅着一根根中部饱满熟而未开的茅根穗,不一会儿,就能拔出一小把来,从手里抽出一根来,剥去其绿色的包衣,一小团乳白色的花穗就露出来了,放进嘴里,细心地品味着,感觉有一股柔软的,淡淡的,含着一股河床边泥土特有的清香的味道,慢慢地浸入到口中来,一直渗入到五脏六腑里。嘴角边微微泛起些草青色,每个人的脸上满是收获的快乐,和心里的甜蜜感。茅草的根也是可以吃的,记得茅草长一段时间的时候,地下的根就旺长起来,用手挖出来,成把地放入河水里洗干净,用力甩一下子,然后放进嘴里咀嚼起来,茅草根的味道吃起来甘甜如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才知道茅草根还是一味中草药。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天然的食物来。大多时候都是听到父母的喊声,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河岸,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还是满嘴的香甜味呢。
每当夏季汛期来临的时候,小河里的水就会涨起来,村口的小河洼里就流进不少的河水来。河洼里的水浅一些,很深处也只能淹没小伙伴们的大腿根,大人们也不用过多担心我们有玩水的危险,小河洼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小伙伴们嬉水的乐园。在炎炎的夏日下,我们赤条着身子,在小河洼里你追我赶,尽兴地打着水仗。玩累的时候,我们就仰面躺在岸边的沙滩上,身上覆盖着柔软的沙子,眯着眼睛,脑子里想着漫无边际的梦。这时候,母亲和二婶她们,喜欢端着大木盆子,大木盆子里放满了家里该洗的衣服。她们一起蹲在小河洼边,一边在河水里洗着衣服,一边絮叨着家长理短。她们手里的小棒槌不停地捶打着衣服,眼睛不时地看着在水里玩耍的我们。只见小亮站起身,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小半天才露出头来,急的二婶子直喊。小亮是二婶的宝贝疙瘩,在二婶子的心里,小亮可不能有一点闪失。其实,母亲都是担心我们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母亲的牵挂和爱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如今,故乡的小河还在,记忆里的那个小河洼还在,可我的二婶已经走了,到了遥远的另一个世界里。前几年,小亮也拖家带口,随同着南下打拼的大军,追逐自己的梦想去了。小亮,我儿时的伙伴,你好吗?我想你呀,想念我们的小伙伴们,想念我们一起捉小鱼和打水仗的情景,想念我们一起度过的快乐的童年时光。你们和故乡的小河一样,永远留在我记忆的很深处。
在故乡的小河上,坐落着一座石孔桥,这座桥已经有些年月了。石孔桥下的石基,任凭河水的不停冲刷,依旧岿然不动,只是由于河水常年的浸泡,石基的边缘上面布满青苔的印痕。我小的时候,常常跟着父亲,随着乡亲们一起走过石孔桥去镇子上赶大集。通过这座石孔桥,向南约三百米就走出了界,这座石孔桥连通着两个市,连通着乡亲们昂首挺胸,迈着阔步走向更远的地方,放眼遥望外面精彩的世界。小时候,每到夏季,常记得有说书的艺人在石孔桥旁边的大柳树下说书。每当夜幕降临,一张木桌子就摆在了大柳树下,一盏马灯在桌上亮着微弱的光。我和小伙伴们早早地吃过晚饭,来到桥边占地方,我们总爱坐在很前面。说书即将开始的时候,只见艺人们拉着二胡,打着简板,嘴里说着岁月催人老,唱着小书帽,随后才言归正传,乡亲们都会安静下来,用心聆听着远古的传奇故事。记得他们说的大多是隋唐演义,杨家将之类的武戏。说书的人说的眉飞色舞,尽管我们听不出谁是谁非,我们依然听的津津有味。劳累了一天的乡亲们,在说书人的精彩演绎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肉体上的疲劳感似乎也跑得无影无踪了。夜已经很深了,听说书的人大多已经散场了,还有人坐在大柳树下不愿离去,他们静听着小河岸边传来的蛙鸣声,尽情地享受着吹过河岸的夏风送来的丝丝凉意。乡村的夜,是如此的静谧,小河流水的声音,像演奏中的和谐乐章,伴随着勤劳可亲的乡亲们,进入他们甜美的梦乡里。
如今,石孔桥和那棵大柳树都不见了,石孔桥和大柳树,带走了经年岁月里说书人动听的故事,带走了我美好的记忆和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替代它的是一座新的钢筋混凝土大桥,连同路面一起都开阔了不少,乡亲们在上面行走,心里感觉更踏实了。
记忆里,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河水就会慢慢地落下来,这时候正是捉鱼的好时机,我们就跟随着三叔他们去捉鱼。三叔手里拿着渔网,我们帮他拿着小盆,一路来到小河岸边。三叔在河岸边站稳后,就顺手把渔网撒向水里面去,停一阵子,他才慢慢地向外拉渔网,渔网慢慢地露出了水面,几条小鱼在渔网里跳跃挣扎着,被我们几个放进盛满水的小盆子里,每次都会有不少的收获。很有趣的是我们在水浅的地方,十米八米的距离之间,两边围上堰,然后我们几个轮番用小盆子向外舀水,一阵子的忙活后,堰里的水就舀的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在水草里寻找小鱼,总能找出一些来,端着小盆子里的小鱼,高高兴兴地回家叫母亲做成小鱼鲜汤。记忆里的小鱼汤,喝着是那样的美味,也许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也许是母亲亲手做的缘故吧,我至今还想着那种味道来。
记忆里,那时的冬天很冷,小河里的水就结成了厚厚的冰层,冬天的小河就成了我们天然的溜冰场。记得那时,我们穿着千层底的棉鞋,尽量地倾斜着身子,努力地保持着身体的平衡,在冰面上自由地滑来滑去。一不小心中,小伙伴们之间还会撞个满怀,摔倒在冰面上,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往往是我们玩的满头大汗的时候,还舍不得回家。
记得那年,冬末春初的时候,天气渐渐变暖了,河面的冰层已经开始融化,我和小伙伴们在河面上溜冰的时候,我不小心掉进了冰层里,小新哥看见后,赶紧过去拉我,他也跟着掉了进去,我和他都吓得大哭起来,其他的小伙伴也都吓坏了,好在河水并不深,只到我们的腰身。很快,我们被路过的几个卖姜的安徽人救了出来。多少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在胆颤心惊中,还是想感谢救起我们的好心人。在沧桑的岁月里,我已经记不起你们的容颜,但你们永远留在了我的生命里,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学会了如何做人和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真的感谢你们和故乡的小河。
故乡的小河,伴随着我一路的成长,流淌在我的生命里。故乡的小河,如一条七彩的纽带,连接着故乡和游子思乡的情怀。
郑州哪家医院治疗癫痫比较好?哈尔滨哪家医院专治癫痫病北京手术治疗癫痫病能起作用吗郑州治疗癫痫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