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是在哪里,都能看到低头玩手机的人,网络游戏、微信、QQ等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没有网络的年代,孩子们照样玩游戏,并且从玩游戏中得到的快乐一点也不比现在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我的家乡合阳,依然是传统的农耕时代,人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换取勉强能维持简单生活所需的衣食,大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多少休闲娱乐,但小孩子却照样开心,上学之余,完成大人交待的扫院子、洗锅刷碗、喂鸡喂猪等任务之后,就三个一群、五个一帮尽情地玩耍。
一、咪儿
小时候,农村没有什么乐器,也没有几个人懂音乐,但小孩子对音乐的喜欢却是挡不住的。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我们喜欢到涝池边的大柳树上折柳枝,剪成一两寸长的小段,小心翼翼地揉捏着扭动着,目的是把皮和里面的木条分离,感觉树皮和木条差不多分开了,把里面的细木条慢慢地抽出来,扔掉,分离出来的树皮不能有破损。再将树皮的一端用手捏扁,掐掉大约半厘米的表皮,“咪儿”就做好了。把掐掉表皮的一端放在嘴里吹,就能吹出尖细简单的调子。水平高的人会做更长的“咪儿”,甚至给上面打几个小孔,像微型的箫,吹出的声音低沉一些。假如不小心将柳枝皮弄破了,声音就不好听了。这样的“咪儿”用杨树枝也能做,只是杨树枝的皮更脆一些,不容易成功。
二、捉迷藏
捉迷藏,是小孩喜欢玩的游戏之一。为了玩游戏,小孩子把能藏身的地方都找遍了:墙角、门背后、衣柜、空粮缸、案板底下、柴禾堆里……很有趣的是藏的人不断换地方,看见找的人还没有发现自己,赶快换一个对方已经找过的地方,出其不意。有时藏的人看见找的人来了,大喊一声,把对方吓一跳;不过没有人生气,接着双方转换角色继续玩。
三、官打捉聋贼
“官打捉聋贼”也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玩时,先把“官打捉聋贼”五个字分别写在五张硬纸片或小木片上,然后字朝下,各抽一张。如果谁抽到“贼”,撒腿就跑;谁抽到“官”,就指挥“捉”去追拿,捉到“贼”后,由“官”决定怎么责罚,命令“打”去实施,“打”就故作夸张的动作“打贼”,打了问“聋”听见了没有,如果聋子说听见了,就放了“贼”;如果说没有听见,就继续打,直到“聋”说听见了。
那时候,大家都喜欢说“官”,喜欢命令别人做事,很不喜欢的当然是“贼”,因为要“挨打”。不过,通常是轮换着做,谁都没有意见。说是打“贼”,其实没有谁真的打,有时是拿个东西拍打墙壁,或者只是做个假动作,大家都知道是游戏而已,你这一次做“官”或者“打”,再说下次说不定就轮到自己做“贼”了。
四、老鹰捉小鸡
在一起玩耍的人比较多,有大有小,很适合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先选出两个个头很高的孩子,一个当“老鹰”,一个当“母鸡”,比较小的孩子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一个抓住一个的衣服,游戏就开始了。“老鹰”想方设法抓跑不快的“小鸡”,“母鸡”则极力地保护。如果“老鹰”抓住一个“小鸡”,“老鹰”和“母鸡”互换角色,接着再玩。
五、丢手绢
人多的时候,也经常玩丢手绢的游戏。小时候没有纸巾,人人口袋里都装着手绢。名曰手绢,其实并不是丝绸做的,小时候用的都是家里纯手工做的格子粗布方手帕。玩游戏时,所有人分开围成一个圆圈坐下,大家拍手唱着:“丢啊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背后,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唱歌的时候,不可以回头看。这个游戏,其实大人也玩,上大学*一年的中秋节,我们班搞了一个联欢晚会,还玩这个游戏。丢手绢的人被发现手绢的人抓住了,被抓住的人要表演一个节目;如果抓不住,手绢丢在自己背后的人要表演节目。
以上的游戏都是要找人、抓住别人的,需要智力,同时也需要反应快跑得快才能赢。
六、跳绳踢键子丢沙包
跳绳是考验体力游戏。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条件不好,没有什么玩具,但绳子还是有的。一个人跳可以,两个人一起跳也行,三五人一起跳更热闹。只不过人多的时候就需要分工,两个人负责摔绳子,其他人都可以进去跳,不一会儿就满身大汗。小孩子身体弱,正在发育成长阶段,跳绳可以锻炼身体。
能锻炼身体的游戏还有踢键子和丢沙包。小时候的键子都是自己找东西做的,非常简单。找几张废纸或塑料纸,将一边剪成手指宽的纸条,另外一端不要剪断,把没有剪断的一端卷起来用绳子扎紧,一个键子就做好了。可以一个人踢,也可以几个人比赛,因为运动量大,我们一般是冬天才玩。曾经也想用鸡毛、铜钱、碎布等做键子,东西都找齐了,做成的鸡毛键子却不好踢,还没有踢两下就散架了。
沙包,既可以用来踢,也可以玩丢沙包的游戏。沙包是自己做的,比较简单,就是找一块布,装上玉米或黄豆之类的东西,把两面缝合起来就好了;复杂一点的,就是做一个六面圆形的沙包,这样对缝纫的技术要求要高的多,要心灵手巧才能缝的好看,丢沙包的游戏是女孩子喜欢玩的。
七、滚铁环打陀螺
小时候,家里都有好几个铁环。在还没有铁桶的时候,人们使用的是木桶,铁环是用来箍桶的,后来都改用铁桶,铁环就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了,只是用来剥玉米,比用手剥快很多。不剥玉米时候,铁环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
找一段豌豆丝(一种比较粗的铁丝),将一头用钳子做成钩状,拿着铁丝,用钩子推动铁环,刚开始很难把握平衡,铁环不容易滚得直,等到有经验了,跑的快一点,铁环滚的就平稳了一些。但经常出现问题,滚的太快了,铁环滚跑了,人却跟不上。如果不调整铁环的方向,不再推动,那滚出去的铁环也滚不了多远。
打陀螺,合阳话叫打坚牛(或者是键牛),首先要有陀螺,很好是木头的,实在没有木头的,用萝卜削一个也能凑合。但用萝卜做的陀螺,打不了几下就烂掉了。找一条鞭子,把鞭鞘缠在陀螺的身上,缠好后将陀螺放在地上,左手扶着陀螺,右手将鞭子迅速地抽出,陀螺就转动了,然后用鞭子不断地抽打陀螺,陀螺就不断地旋转。当然这个游戏是需要技巧的,鞭鞘在缠绕时要尽量缠在陀螺身子的中间,抽出鞭子抽打陀螺时,鞭子的力度和方向都要把握好。否则,陀螺转不起来,有时转一两下就歪歪扭扭地倒下了,水平高的人能将歪歪斜斜的陀螺调整好,让它旋转更长的时间。这两种游戏,男孩子更喜欢,女孩子偶尔玩一下,也不如男孩子玩的那么高明。
八、翻筋斗
夏天经常玩的游戏还有翻筋斗(冬天穿的太厚,不方便)。从小学二年级起,班里的很多女孩子痴迷翻筋斗。课间、放学后热心练习侧翻、下腰、打剪子等。一开始先练习倒立,先找一处墙壁,准确的判断身体与墙壁的距离,双手撑地,一只脚离地,另外一只脚轻轻的蹬一下地面,腰部要用力,让自己倒立。刚开始不要很长时间,等倒立过关了,再找一处一边高一边低的地方,人站在低处,练习打剪子,练习的差不多了,换到平地上练习,慢慢就学会了。下腰一开始也不容易,一开始可以要别人帮忙,抱着自己的腰,保护着,练习多几次就可以独立完成了。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平躺着,慢慢地把自己撑起来,等练习多了,就可以站着向后下腰了,直到上五年级以后,对这个游戏才不热心了。
九、跳房子荡秋千
和翻跟头同时玩的游戏还有跳房子。地上画一些方框,找一片巴掌大的石头片或瓦片,踢到固定的地方就算赢。母亲很不喜欢我玩这种游戏,主要原因当然是这种游戏太费鞋子,一双新鞋子穿不了多久就踢破了。所以,我们玩这个游戏时候要躲开大人的。
夏天常玩的游戏还有荡秋千。荡秋千比较简单,如果大人肯帮忙,找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绑在两棵大树上就可以了。很喜欢站在秋千上,荡的老高,心里体验着飞翔的感觉,几个人玩的时候,有人站在背后推送,那是更开心更快乐的事情。《我家的椿树》写到:“有一年夏天,我就特别想荡秋千,可是家里村里都没有秋千,我就自己在家里找到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站在凳子上,把绳子的两端分别绑在那两棵兄弟般的椿树上,制作了一个简易秋千。秋千很矮,不能站在上面,坐着的时候还要把腿翘起来,脚才不至于挨到地面。即便如此,这个秋千也让我的一个夏天过得快乐无比。那个夏天,我干活的速度明显地快了许多,为的是能挤出时间荡秋千。坐在秋千上,体会一下飞的快乐。累了的时候,在秋千上慢慢地摇晃,疲劳感也渐渐地消失了。有时候,我会拿一本书看,享受难得的宁静与愉悦。坐在秋千上的时候,麻雀的叽叽喳喳、鸽子咕咕的叫声、知了高亢有力的吟唱,都让这种快乐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十、滑冰滑雪
冬天天气太冷,户外能玩的游戏不多。村里的涝池年年结冰,但一般情况是不能滑冰的。往年涝池也结冰,可是冰层之下的水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人试着站上去时,就会听到冰面吱吱作响,只好跑回到岸边。只有76年的冬天,整个涝池变成了一个溜冰场,人们在中间砸开一个口,用来取水。放学后经常跑到冰上滑,在冰面上走多了也不怕,觉得特别好玩。
下大雪后,小孩子喜欢在雪地上踩,把积雪踩的光溜溜,在上面滑。有时也会将雪捏成一团一团的,用来打雪仗。
十一、过家家演节目
冬天呆在热炕上无聊,可以玩过家家的游戏。如果大人不在,几个小女孩就把枕头当娃娃,用围巾或衣服包住,抱着摇晃哄它睡觉,给娃娃换尿布;或者抛来抛去,装作给娃娃喂饭,或者给娃娃打针。
有时,会玩表演节目的游戏。土炕的一头或一侧有板箱放在炕头,放板箱的地方就成小孩子玩唱戏的好地方。首先布置好戏台,就是拿床单或者两块大的方形围巾,将一头压在板箱和木板中间,“演员”就走到围好的“帷幕”里面,假装从戏台上的幕后走出来,表演节目:唱样板戏,说顺口溜,吟唱合阳花花,有时还跳舞。也有意外发生,有时正在“唱戏”,忽然听到大人回来了,慌作一团,赶忙拆掉布置好的戏台,也许会忙中出错,为了把压在木板和板箱之间的床单或围巾迅速地扯下来,用力过猛,把架板上的箱子一起扯下来,甚至把小孩压到板箱底下,好在那个时候做板箱多用桐木之类的轻便木材,箱子加上里面的东西本身并不重,架子也不是很高,即使砸在小孩子身上,一般也不会出什么事,只是虚惊一场,至多给大人骂两句就算了。
在热炕上还经常玩另外一种游戏。那时家里的孩子多,大人总是忙,叫大孩子照看小孩子,两个大孩子就把更小的孩子放在一个小被子里面,然后两个人面对面站着,各自抓住小被子的两个角,“一二三,一二三……”不断地摇,不断地向上抛,躺在被子里的小孩子,有时高兴的咯咯大笑,有时却被吓得哇哇大哭,这样做是不敢给大人看见的,大人怕这样摇晃,小孩子会被吓着的。
十二、翻绞绞抓石头子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游戏是小女孩特别喜欢的:翻绞绞(有些地方叫翻花绳)、抓石头子等。翻绞绞要两个人玩,找一段粗一点的两三尺长的线绳,打个结连成一个圆圈,两个人就可以用双手翻出不少的花样:筷子、方格子、织布机、红太阳等。
抓石头子先要找好二三十个手指头蛋大的石头,很好是鹅卵石,我们村地处旱塬,要找鹅卵石不容易,当时西洼的一片土地的堰边有一点点类似鹅卵石的白石头,我们经常去那里找,找到后把石头装在衣服的口袋里,不玩时就把它藏在某个隐秘的地方。还有一种东西也可以玩这种游戏,那就是杏核,但是杏核不容易得到,如果能得到同样大小的杏核,那是再好不过了。玩抓石子游戏时,眼睛随着石头的起落而转动,手指要灵活,才能抓到更多的石子。
如果没有什么玩,两个女孩子在一起,面对面坐,一边拍手,一边玩“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或者吟唱合阳花花:“雁儿雁儿摆溜溜,正月十五吃豆豆。你一碗,我一碗,你多了,我少了,倒到锅里重舀了。”
十三、折纸剪纸
折纸是很斯文的一种游戏。找几张废纸折纸船,纸船可大可小,拿盆子打点水,放在水里让纸船漂。
把纸张裁剪成正方形,可以折叠衣服、裤子、东西南北中猜猜看。小时候,很喜欢折的就是千纸鹤,折好后在头部画上眼睛,拽住千纸鹤的尾巴前后晃动,翅膀就随之扇动了。如果能找到用彩色的包装纸烟盒等,折成的千纸鹤就更漂亮了。
折纸游戏还有一种,小时候经常折一种四四方方的折纸,我们叫做“宝”,每人都有十多个,玩“打宝”。一方把自己折的“宝”放在地上,另一方使劲地把自己的“宝”摔到地上,如果能把对方的“宝”扇起来并且翻个身,对方的“宝”就归自己了。第二局则轮着来,到很后比赛看谁赢的“宝”多。为了多赢几个“宝”,到处找硬一点的纸折“宝”,干脆找一点硬纸片,剪成比“宝”小一圈的小纸片,将它夹到“宝”里面,用来增加自己“宝”的定力,厚重一点的“宝”,不容易被对方打的翻身,同时也容易把对方的“宝”打的翻过来。玩时候,能多赢几个“宝”,那心里肯定是乐滋滋的。
西安哪个医院治儿童癫痫服务好北京市癫痫病到那家医院治很好癫痫病怎么治才会好治疗癫痫卡马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