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美文·分享心情·感悟人生· http://xwzx.dqniv.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爱情宣言 > 正文

【流年·永遇乐】南山(征文·散文)

来源: 情感文章网 时间:2019-12-23 18:48:00

南山,在北方村落的格局中是个很平常的词,在地理位置上,只要位于村南,大抵都可这样称呼。我们村的南面,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山,只是一片广阔的斜坡,大部分区域被我家承包下来,约是三十年前,那时与现今相差无几,到处是贫瘠的石窝与积年过人高的杂草,只是那时候便宜,一亩山林,不过每年两块钱,称之为山林,多少是为了好听点,只是当初在那里遍植了槐树,三十年下来,长得也算葱郁,蔚然成林。总之,南山,并没有。

再往南一个村子,是我小姑家所在的村,也没有南山,不止没有南山,它四周围都很平坦,一山也无,尚不如我们村,好歹有个东山,还有个西山。

小姑家再往南的村子,有南山,确切一点,那村子整个都在山上,这村子便因此被叫做南山,只是村子不大,只有七八户人家。同样的依山而建,我们村有数百户,千余人,以至于每每看见这南山上的村子,总让我想起原始社会的小部落。这南山的北面,多是乱石坑,也有一小片槐树林,林子里稀稀拉拉几个坟头,有一个新一些,里边埋着我的姑姥娘。

姑姥娘是我妈的姑姑,我姥爷的大姐,从我记事起,她就是那副小老太太的模样,年年如是。

小时候每逢春节前,我妈都会带着我跟哥哥去姥娘家,两个小屁孩跟在一辆金鹿自行车后面,穿过黄土都冻僵了的田地,野草枯败的土路细长狭窄,路边的杂草丛里,偶尔会蹿出一只野兔,追着半空里同样受惊的斑鸠,跑远了。路面平整的时候,我妈会把我们哥俩抱到车子上,前梁上坐一个,后座坐一个,裹着长长厚厚的围巾,顶着料峭寒风,叮叮当当。

姥娘家的大门是用酸枣树枝编的,两面都是刺,大门前是一块空地,农忙时作为打谷场,闲着时候就会长出各种野草野花来,夏日里的星夜,坐在打谷场乘凉是很惬意的事。谷场边还有一个小屋子,青石条垒就的墙面,茅草屋顶,只有正面一扇小木门,边上开了个比碗口大不了多少的窗户,可那窗户又常年不怎么打开。小屋门口一块长大的青石板,还有一个石块堆出来的炉灶,后面的屋墙跟姥娘家的院墙是贴着的,手掌厚的一点缝。

小屋里住的就是姑姥娘,每回过姥娘家,很先看到的必然是姑姥娘,她总是搬个小木头板凳,靠在门口的石墙上,晒着太阳,眯缝着眼,黑色的头巾布包裹着白了大半的头发,厚厚的旧棉裤棉袄,脚上一双尖角的棉布鞋,缠着裹脚布,旁边竖着一根拐棍。

自行车吱嘎吱嘎靠过来,姑姥娘睁眼看见我们,老远就先站起来,扯着嗓子喊:“孩儿嘞,孩儿。”她喊完,随即拄着拐棍去把姥娘家的柴门给推开,过一会再出来时,姥娘姥爷,还有二舅、小舅,就都迎了出来,把我们哥俩从车上抱下来,拿下车上挂着的零零碎碎,大小包裹。

姥娘会把攒了一冬天的好东西拿出来招待我们娘仨,吃的喝的,摆满一桌子,姑姥娘就坐在一边。我很喜欢的是地瓜干,新刨出来的地瓜洗干净,煮熟,切成条,放在通风的阴凉地晾干,用塑料袋收起来,吃的时候咬一口,甜丝丝的,嚼劲十足。

印象中有一回,刚到姥娘家,我妈跟二舅妈出去找她的发小串门,撇了我一个,扔给姥娘看着。我那时不过三四岁,极其依赖我妈,一时不见了她的身影,当即哭闹起来,任凭姥娘姥爷怎么哄也不行。

小舅在一旁说,外甥是姥娘家的狗,吃完就走,这还没吃完呢,就哄不了了,说着就把一张脸扭曲得狰狞起来,吓唬我说再闹就把我卖给人贩子,这一吓,我哭得更厉害,恼得老娘一脚把小舅踢开了。

姑姥娘迈动小脚凑过来,拉了我的手,道:“走,姑姥领着你找妈去。”

然而她并没有真的带着我去找妈,只不过从姥娘家出来,进了她的小屋子,里面黑漆漆的,我竟不知当时何以不会害怕,乖乖跟了进去。她放下拐棍,点了一盏煤油灯,屋子里有了光亮。

这屋子里的空间很小,东南角靠墙摆着一张南北向的床,铺了厚厚的草席,上面两层破旧的棉被,里面的棉花不知多少年头,都有些硬了,好在棉被够厚,床尾有个一人高的大木箱子,这便抵在了北墙,靠西面是另一个木箱子,黑乎乎的,上面摆着几个竹筐,墙上挂着些看不清的包裹,后来我想,我当时一定是对没见过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所以立马就把找妈的事情丢在了脑后。

姑姥娘开了一个大箱子,在里面翻找着,煤油灯的光只照得亮方圆一两米,这屋子虽然小,却也不足以全部照亮,她又是把半个身子都几乎扎进了箱子里,我在后面看着,生怕她一个不留神,整个身子栽进去。好在我担心的情形并未出现,约莫在箱子里翻找了三四分钟,姑姥娘终于把半截身子拔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油纸包,嘴里还笑着说:“可算找着了。”

她把我领出去,吹灭了煤油灯,找来两个小木凳子,一人一个,在门口坐下来。

“孩儿嘞,你看看这是啥。”她说着,一边早将油纸包打开了,托在手心里,是几片桃酥,想是放的时间久了,那张纸都油透了,但桃酥却没坏,香味更浓,她拿起一片,掰开了,放一半在我的小手上,似乎那是多么珍贵的东西。

我就坐在那里吃起来,丝毫不记得刚才姥娘也拿了桃酥哄我,却被我一巴掌打翻在地上。

春节前的天气很冷,中午的阳光不足以抵消全部的阴寒,可是靠墙坐着晒太阳还是很舒服,身上暖暖的。

“姑姥也吃。”在我接过她手里另一半块桃酥时,我这样抬头对她说。

她笑起来,脸上的褶子更深了,像是拿刀在刻好的雕像上重新加工了一遍。

“姑姥不吃,姑姥要是也吃,一会就没了。”

“没了再去买。”

“姑姥没钱哟。”她依旧笑。

“没钱?姑姥怎么吃饭啊。”

懵懂的孩子不会想到婚姻、家庭、子女这些问题,我很好且立即想到的问题就是,她怎么吃饭,怎么过活,想到了,嘴里也就问出来了。

“姑姥去外面捡钱啊。”

“哪有捡钱的,只有要饭的。”我心里只对冬日里破门而入的要饭花子有点印象。

“有的有的,姑姥等赶集的时候就跟着他们去,有掉了钱的,姑姥就捡回来,要是捡不到钱,姑姥就捡点白菜帮子啥的,回来煮面糊糊吃。”

长大后偶尔回忆,那时候,姑姥要么跟姥娘家一块吃,要么自己在门口的炉灶上做一点,有时候,姥娘会把做好的饭菜端过去,晴天下雨都这样过,却始终不见她的儿女,我也一直没向大人询问过,她是否有过婚姻,是否有了儿女,她总不会天生就是这样一个孤零零的老太太的。

我在姑姥的门口吃了几块桃酥,直到打了个饱嗝,姑姥将手里的油纸包好,又放回去,不知要留到什么时候才吃,我的注意力却转移了,盯着姑姥坐的木头凳子,黑乎乎的凳子腿,笨拙而难看。

“姑姥,等我长大了,给你买红桌子,红椅子,全是大红的。”那个年纪的我,偏执地以为只要是红色的,就是好东西,而所有的好东西,也必然得是红色的,要大红。

“好好,姑姥等着孩儿给姑姥买大红桌子,大红椅子。”

她欢笑着,眼角却有些湿了,见我抬头盯着看,她忙揉了揉,叹道:“腊月的风真大哟,刮得睁不开眼。”

我不懂,以为真的是风太大,刮得她睁不开眼。

后来,大概在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姥娘姥爷跟着小舅一家去了宁夏定居,老房子空下来,没了他们的照顾,姑姥也就不能继续住在那里了。那时候我才知道,姑姥是有一个女儿的,就住在南山上,于是,她也就搬去了南山,跟着女儿过。此后的数年间,我就没再见过姑姥,一是我上了学,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二是每年春节前,我妈跟小姨去南山看望姑姥,也只是略坐一坐,不在那里久待。直到我读初三那年,姥娘姥爷坐火车从宁夏回了老家,老宅子里住了两个来月,又把姑姥接了过去,依旧是冬天,我是趁着月末休假,跟我妈一块去的。

姑姥的头发花白了,也不再用头巾布包着,整个身子愈发瘦小,一阵风都能吹倒似的,姥爷比她小了好几岁,也是一样的老迈,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倒是姥娘,许是操劳惯了,竟依旧能做些杂活,洗衣做饭刷碗都还行。

“回来了,就别走了,咱们还跟以前似的,一块过……多好。”姑姥嘴里的牙只剩下几颗,说话都不利索了,我去的那天,就见她不时抓着我姥爷的手,一遍遍说这样的话,说着说着,眼睛就湿了。

她真的以为姥娘姥爷这一趟回来就不走了,她们也可以像从前那样过日子,老姐弟,这样的年纪,不想分开了。

姥娘姥爷回宁夏的时候,我不在,听我妈说,三个老人哭得厉害,尤其姑姥,是她女儿女婿过来,抬回南山去的。

随我妈去南山看姑姥的时候,我已经考上了大学,假期长了,终于能去看望看望这些老人家。

南山不高,看上去不像山,北面缓缓的斜坡上,一片小树林,分散着七八户人家,姑姥的女儿家,住在半山腰,就这么几户人家,好找得很。

见面的时候,姑姥正坐在女儿家的堂屋门口,还是迷瞪着眼,晒着太阳,花白的头发重新用头巾布包起来,厚厚的旧棉袄棉裤,尖角的棉布鞋,缠着裹脚布。

“姑姥,记得我不?”我听说上了年纪的人,记性都不好,好忘事,人也忘得快。

“孩儿啊,你咋来了,不上学啊。”她记得我,就像我记得她曾经湿了的眼眶,像此刻这般无二。伸过手去,我抓住姑姥的手,瘦骨嶙峋,温暖如初。

姑姥拉着我去她住的地方,在她女儿家的前面,一座石屋子,灰瓦屋顶,木门早就破了,用麦秸编了一扇门,堵住门口。里面一张矮床,厚厚的草席,上面是厚厚的棉被。旁边没有木箱子,只有一个铜脸盆,还有一个泥烧得火盆,火盆里灰烬未灭,尚有余温。

想起小时候说要给她买红桌子,红椅子,我心里发酸,在乡下,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合适,且我也早已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红色的,也不一定所有红色的,都是好东西。

姑姥在墙角的小纸箱子里扒出一个布包裹来,伸手摊开了,里面是几个糖块,许是真的放久了,有一块,味道都有点不对了,她却极珍惜似的,一脸期待捧给我。

想起小时候,小舅瞪着眼睛说的话,“外甥是姥娘的狗,吃完了就走”。这糖块,放多久,都是甜的。

那天临走的时候,姑姥抓着我和我妈的手不撒开,嘴里含糊地念叨:“不能走,不能走。”

“姑,我们回家有事,明天再来,你好好的,明天就来看你。”我妈撒谎了,眼角也有点红。

说好的明天,转眼就是一年,大学四年,每年的春节前,我都跟着去一趟南山,很后去那一次,姑姥不太认人了,她还记得我妈,抓着她的手,“二丫头啊,你咋又来了,我好着呢,不用老来看我,这么远,不容易”。

可是她不认识我了,说了好几遍也不记得,我想,到底隔了一辈,她记忆里的人,会越来越少的,或许到很后,她只会记得姥爷姥娘这一辈人吧。

“二丫头,你爹娘呐,还好吧,也不来看看我,我想去,想去看看他俩,可走不动啊。”她依旧抓着我妈的手,心里以为姥爷姥娘还住在老家呢?她不明白怎么就没去看看她,好几年了,一次也没有。

“好着呐,爹娘都好,姑啊,你也得好好的,开了春,暖和了,接你去看看他们去。”我在一旁静静站着,看见我妈的眼圈通红,忍着没掉下泪珠子来,我们都撒了谎,没人告诉她,我姥爷前一年春节刚过,大年初六那天就走了,我姥娘哭得厉害,摔了一跤,后来就瘫在了床上没起来过。这些事,我谁都不敢告诉她,九十多岁的老人,让她心里留点念想吧。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迎来这样一天,一个时刻,你忽然意识到曾经所有的抱怨和牢骚都是毫无意义的对生命的浪费,你会察觉到时间与健康的宝贵,希望这一天不会来得太晚,至少可以让你来得及去珍惜眼前的生活,去珍惜身边的人。

姑姥走的时候,我不在家,还是后来回家听我妈说的,她走得平静,九十七岁的高龄,无病无灾,没受什么罪,只是她到很后都没能再见一面我的姥娘姥爷,她心里是想着的,听我妈说,走的时候不止叫我姥娘姥爷,连我也想起来了,念叨着说,我要给她买红桌子,红椅子,要大红的。

我听妈说完,心里发酸,这个孩儿的承诺,到底没有兑现啊,对不住了,姑姥,孩儿来看你了。

我再一次上南山的时候,是个夏天,石窝子被人翻开了,听说建了个石料厂,每天机器轰轰隆隆,不分日夜。槐树林大了一圈,几座孤坟躺在那里,冷冷清清,斑鸠都停在树顶,轻易不愿下来,草丛里也没有野兔子了。据说山的南面很葱郁,景也好,可我到底没有去南面看一看。

手术治疗癫痫效果更好西宁癫痫病重点医院郑州哪里有治癫痫病更好的医院?

热门栏目